2022 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cy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
協辦單位:中華科學傳播協會、民視《科學再發現》、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舉辦目的
自 1960 年代「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思潮崛起以來,迄 1980 年代中期「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呼聲的出現,再至晚近「公眾參與科學」(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ST)的反思,在在訴諸打破科學向來被視為中立、客觀乃至真理的權威迷思,進而探究科學與社會互動、科技風險治理,以及著眼於科學傳播不再是由上而下的線性模式,更非簡化、生動化與絕對化的欠缺模式(deficit model),愈發突顯顯反思、探究科學傳播之必要性與重要性。
教育部自2019年起實施108課綱,強調學習不再是單純的學習「知識」,更要從中培植「素養」,讓學生具備「知識、態度、技能」的新能力。其中,「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傳播能力與媒體素養,經由貼近生活方式傳遞正確知識,與晚近科學傳播重視情境脈絡(contextual model)若合符節,對應媒體亂象橫生的此時此刻尤其深具意義。
在當代資訊激烈攻防,衍生資訊戰、假訊息、偽科學等前提下,如何將科學知識有效傳達給公眾,有賴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參照與互動,據此,本年度之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將邀集國內外科學傳播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科學傳播的理論和實務交換意見,促進科學傳播的建構與發展,同時希冀藉由每年的活動辦理,讓這場研討會成為國內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重要知識交流平台之一。
除了主辦、合辦及協辦單位之外,這場研討會邀請澳洲科學傳播者和科學記者協會(Australian Science Communicators, ASC)等團體,參與實務論壇及論文與作品發表,並邀請民間全民電視公司、中華科學傳播協會之代表,參與開幕活動、圓桌論壇及專題演講,藉此拓展國際視野和能見度。
二、議題規劃
根據活動舉辦目的,研討會子議題包括:
- 科學傳播與傳播敘事
- 科學傳播與媒體素養
- 科學傳播與媒體科技
- 科學傳播的教與學
- 科學傳播實務發展
- 永續科學傳播
三、預期效益
- 透過研討會成果的發表和分享,提升國內各級學校學生的科普素養和媒體識讀的能力,期以落實教育部 108 課綱的規劃精神和重點。
- 凝聚我國科學傳播學者和專家的努力,讓這場研討會成為國內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重要知識交流平台之一。
- 提供我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傳播理論和實務的交流機會,促進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國際交流。
- 強化科學、傳播及教育的跨領域整合,整合各界資源共同推廣優質的科學知識節目及教學教材,深化科學傳播的品質與內涵。
四、活動內容
時 間:111 年 11 月 11 日(星期五)
地 點:世新大學、國立屏東大學
方 式:以實體、遠距、錄影、直播、視頻、播客等多元創新的方式同步舉行。
報 名:
歡迎對科學傳播有興趣的教師、學生、業界朋友自由登入參加,但需要研習證明者,請掃描右側 QR Code,以便主辦單位製作和寄發研習證明。 |
五、議程規劃
11 月 10 日 ~ 12 日(星期四~星期六)
11 月 10 日 (星期四)
18:00~ | 「歡迎之夜」活動
Welcome Night |
11 月 11 日 (星期五)
六、徵稿啟示與投稿通知(含實務作品)
在 Covid-19、氣候變遷等科學議題衝擊世界的前提下,愈發突顯顯科學作為向來被視為「真理」的價值,必須重新思索與檢視,包括科學家、公眾、媒體與科技政策等如何互動之必要性與重要性。
延續「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精神,乃至「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公眾參與科學」(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ST)等思索,這場研討會徵稿的主旨,著眼於反思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之探究,包括科技風險治理、科學傳播途徑、科技政策、非制式科學學習等,係為因應當代發展與社會劇變下永續發展目標(SDGs),值得進一步探究之議題。
【論文徵稿】
- 與研討會子議題相關之論文:
- 科學傳播與傳播敘事
- 科學傳播與媒體素養
- 科學傳播與媒體科技
- 科學傳播的教與學
- 科學傳播實務發展
- 永續科學傳播
- 自組主題場次:歡迎學術界和實務界之個人、小組及團體,以自組主題場次方式參加。自行籌組之場次至少需包括三篇論文(可含實務作品),籌組者需說明主題,並附上各篇論文之摘要,是否邀請評論人由籌組者自行決定、邀請,並告知主辦單位。
- 實務作品場次:
- 作品投稿需檢附基本資料、作品名稱及約 1,500 字創作理念說明。
- 基本資料包括影片名稱或系列作品名稱、創作者姓名、服務單位、職銜、Email 等聯絡資訊。
- 影片作品以 MP4 檔格式上傳,影片長度在 60 分鐘之內。
- 其他作品以 JPEG 檔格式上傳,需為 6~30 張之系列作品。每張照片檔案長邊至少須為 2,000 像素,圖像品質設定為 HIGH/8、圖像 DPI 設定為 72 DPI,系列照片檔名請依序排列(作品名稱之1、之2、之3……)。
- 實務作品須提供雲端下載連結,於 2022 年 10 月 16 日之前,寄至tsdeng@mail.nptu.edu.tw,下載完成後,主辦單位將以 Email 通知。
- 投稿作品不予退回,請自行留存原稿。
- 新書論壇:歡迎作者分享新書資訊,請繳交新書內容摘要,並在截稿期限前,上傳 1,000 字新書簡介。
- 學生作品數位海報(digital poster)發表:歡迎大學部和碩士班學生投稿,通過採用之作品將於研討會官網公開展示。繳交作品時,請註明「學生作品海報投稿」,僅接受個人作品,每人至多投稿一篇海報。
【投稿時程與注意事項】
- 論文(全文)與實務作品投稿期限:111 年 10 月 10 日。
- 投稿請寄 tsdeng@mail.nptu.edu.tw;信件主旨請註明「投稿 2022 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 每人投稿(單獨作者或第一作者)以一篇為限。
- 若投稿論文源自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請於論文內註明計劃名稱和編號。
- 主辦單位將於 111 年 10 月 10 日之前,以 Email 通知作者審查結果,敬請留意電子信箱。
- 論文以 WORD 檔格式上傳,依論文格式撰寫(論文格式請參考《新聞學研究》、《科學教育學刊》、《科技、醫療與社會》等),需包括論文題目、摘要、關鍵字、內文與參考書目,未依論文格式撰寫,恕不接受投稿。
- 論文首頁需列明作者姓名、Email、電話、就讀學校與系所或服務機構等資訊,以利主辦單位聯繫。
【其他事項】
以自組主題場次方式參加者,請自行決定、邀請,並告知主辦單位。
【相關下載】
七、活動聯絡人
【世新大學】
共同課程委員會
- 蔡姍珮秘書
- 電話:(02) 2236-8225 轉 83002
- 電子信箱:cgs@mail.shu.edu.tw
- 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 17 巷 1 號,舍我樓 10 樓 S1001 室
人文社會學院
- 楊志雅秘書
- 電話:(02) 2236-8225 轉 83502
- 電子信箱:chss@mail.shu.edu.tw
- 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 17 巷 1 號,舍我樓 9 樓 S902 室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吳宜霙系助理
- 電話:(08) 766-3800 轉 33102
- 電子信箱:ptying@mail.nptu.edu.tw
- 地址:900 屏東縣屏東市林森路 1 號,屏師校區科藝館 5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