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cy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

協辦單位:中華科學傳播協會、民視《科學再發現》、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舉辦目的

 
自 1960 年代「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思潮崛起以來,迄 1980 年代中期「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呼聲的出現,再至晚近「公眾參與科學」(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ST)的反思,在在訴諸打破科學向來被視為中立、客觀乃至真理的權威迷思,進而探究科學與社會互動、科技風險治理,以及著眼於科學傳播不再是由上而下的線性模式,更非簡化、生動化與絕對化的欠缺模式(deficit model),愈發突顯顯反思、探究科學傳播之必要性與重要性。

教育部自2019年起實施108課綱,強調學習不再是單純的學習「知識」,更要從中培植「素養」,讓學生具備「知識、態度、技能」的新能力。其中,「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傳播能力與媒體素養,經由貼近生活方式傳遞正確知識,與晚近科學傳播重視情境脈絡(contextual model)若合符節,對應媒體亂象橫生的此時此刻尤其深具意義。

在當代資訊激烈攻防,衍生資訊戰、假訊息、偽科學等前提下,如何將科學知識有效傳達給公眾,有賴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參照與互動,據此,本年度之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將邀集國內外科學傳播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科學傳播的理論和實務交換意見,促進科學傳播的建構與發展,同時希冀藉由每年的活動辦理,讓這場研討會成為國內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重要知識交流平台之一。

除了主辦、合辦及協辦單位之外,這場研討會邀請澳洲科學傳播者和科學記者協會(Australian Science Communicators, ASC)等團體,參與實務論壇及論文與作品發表,並邀請民間全民電視公司、中華科學傳播協會之代表,參與開幕活動、圓桌論壇及專題演講,藉此拓展國際視野和能見度。

 

二、議題規劃

 
根據活動舉辦目的,研討會子議題包括:

  1. 科學傳播與傳播敘事
  2. 科學傳播與媒體素養
  3. 科學傳播與媒體科技
  4. 科學傳播的教與學
  5. 科學傳播實務發展
  6. 永續科學傳播

 

三、預期效益

 

  1. 透過研討會成果的發表和分享,提升國內各級學校學生的科普素養和媒體識讀的能力,期以落實教育部 108 課綱的規劃精神和重點。
  2. 凝聚我國科學傳播學者和專家的努力,讓這場研討會成為國內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重要知識交流平台之一。
  3. 提供我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傳播理論和實務的交流機會,促進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的國際交流。
  4. 強化科學、傳播及教育的跨領域整合,整合各界資源共同推廣優質的科學知識節目及教學教材,深化科學傳播的品質與內涵。

 

四、活動內容

 
時    間:111 年 11 月 11 日(星期五)

地    點:世新大學、國立屏東大學

方    式:以實體、遠距、錄影、直播、視頻、播客等多元創新的方式同步舉行。

報    名:

歡迎對科學傳播有興趣的教師、學生、業界朋友自由登入參加,但需要研習證明者,請掃描右側 QR Code,以便主辦單位製作和寄發研習證明。 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研習證明登錄

 

五、議程規劃

 

11 月 10 日 ~ 12 日(星期四~星期六)

 

線上播放

On-line

主題演講

Keynote Speeches

主講人:Dr. Jen Martin

職 銜: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ssociate Professor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講 題:Why science isn’t finished until it’s communicated?

 
主講人:Dr. Merryn McKinnon

職 銜:Senior Lecturer, Centre for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Scienc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講 題:What the past and present can tell us about the futur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11 月 10 日 (星期四)

18:00~ 「歡迎之夜」活動

Welcome Night


歡迎之夜

11 月 11 日 (星期五)

時 間  活動內容 地點/線上網址
08:50-09:00 開幕式

Opening Ceremony

司儀
09:00-09:10 開幕致詞

Opening Speeches

世新大學陳清河校長

國立屏東大學陳永森校長

09:10-09:50 專題演講

Speeches

主持人:陳清河校長

演講人:楊恩誠

職 銜: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講 題:開拓新視野–元宇宙科普教育的研發與突破

09:50-10:30 主持人:陳清河校長

演講人:羅時成

職 銜: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客座教授

講 題:時事科學傳播的挑戰:以新冠病毒疫情為例

10:30-10:50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10:50-11:45 圓桌論壇

Roundtable Forum

主 題:科學傳播跨域人才培育

主持人:關尚仁(中華科學傳播協會理事)

與談人: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林彥鋒(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傅麗玉(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

12:10-13:00 中午休息

Lunch Break

13:00-14:00 圓桌論壇

Roundtable Forum

主持人: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嚴祖強(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袁 瑗(東臺傳播公司執行長/製作人)
              許家豪(影動亞洲製作人)
              蔣時盛(環影製作公司導演)

線上網址
14:00-14:10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14:10-15:10 實務論壇

Practice Forum

主 題:《國科會計畫成果–量子科技科普影片創作》

主持人:余進忠(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

報告人:康淨涵(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四年級)
              《量子電腦》、《光合作用》短片創作報告

              王宇晨(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三年級)
              《量子晶片製程》短片創作報告

線上網址
論文發表

Presentations

(場次A-1)

科學傳播與傳播敘事

主持人:鄭宜帆(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評論人:張耀仁(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

  1. 鄭宜帆(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科學報導和科普著作的常見問題分析與探討」
  2. 陳璽尹(臺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組織如何協助媒體產出科學新聞–以〈氣候變遷與減緩的即時解析記者會〉為例」
  3. 雷雅淇(前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如何在社群經營中呈現科學過程並澄清科學迷思–以PanSci泛科學的實務作品為例」
線上網址
(場次A-2)

科學傳播與媒體素養

主持人:李名揚(國家實驗研究院副研究員)

發表人:

  1. 李易融(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班)
        「氣象預報新聞的風險訊息策略:探討科學家與新聞記者關係」
  2. 彭姿敏、馬茗匯、許靜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媒體疫情關注、焦慮情緒、風險感知與預防行為關聯」
  3. 陳儀珊(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大學科學新聞之框架分析:以四所大學為例」
線上網址
(場次A-3)

科學傳播與媒體科技

主持人:謝宗翰(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

發表人:

  1. 林潔珊(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管理學系碩士班)
        「以調查法探究短視頻平臺對於使用者的影響分析:以抖音為例」
  2. 陳加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越靠近越親密:位置揭露與親密關係之研究以Zenly為例」
  3. 劉長興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國義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許芳銘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視訊通訊軟體對團隊溝通的資訊限制與改善方案之研究」
  4. 林育瑩(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資訊與決策科學所碩士班)、
        張瑞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資訊與決策科學所教授)、
        王亦凡(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資訊與決策科學所教授)
        「2022年桃園市選民對市長候選人支持度、城市治理及永續發展策略方向」
線上網址
15:10-15:20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15:20-16:20 實務論壇

Practice Forum

主 題:《下一步,AI。Next,愛》

主持人:趙軒翎(《科學月刊》執行總監兼副總編輯)

與談人:袁 瑗(東臺傳播公司執行長/製作人)
              張颿駿(東臺傳播公司導演兼執行製作人)

線上網址
15:20-16:20 論文發表

Presentations 

(場次B-1)

科學傳播的教與學

主持人:侯政男(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

發表人:

  1. 胡安妤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官方與理科知識型YouTuber頻道的特色與傳播模式初探」
  2. 蔡庭禎 、鄭柔儀 、潘君瑜 、方莞婷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三年級)
        「在古文裡探究科學:以蘇軾《赤壁賦》為例」
  3. 柯涵琁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暨教育碩士班)
        「科普旅遊影像創作及其析論:以《遊走於大自然與科學之間》為例」
線上網址
(場次B-2)

科學傳播實務發展

主持人:施伯燁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

  1. 黎承恩、邱子軒、陳郁銘、 曾崑弈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三年級)、
        劉藍玉(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探究活動融入高中基礎物理「碰撞」單元學生學習成效初探」
  2. 陳宥辰(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林建良(國立中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今天你3C了嗎?」
  3. 陳亦慈(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四年級)、
        劉藍玉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洗腎原理解說模型製作探討」
  4. 陳嘉晉、施煌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學系碩士班)、
        邱敏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所博士班)、
        徐豐明(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學系副教授)
        「服務型機器人應用於行動系所導覽系統建置」
線上網址
(場次B-3)

永續科學傳播

主持人:嚴祖強(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

  1. 許慈方(國立屏東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黃鍾慶(國立屏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鄭昌源(國立屏東大學數學系教授)、
        鄧宗聖(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教授)
        「國境最南永續科普:Sustainable Popular Science in South of the Border」
  2. 林 穎(均一教育平臺經理)
        「科學媒體素養:Science Media Literacy」
線上網址
16:20-16:25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16:25-16:30 閉幕式

Closing Ceremony

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楊惟任主任委員
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陳淑滿院長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鄧宗聖系主任

 

六、徵稿啟示與投稿通知(含實務作品)

 
在 Covid-19、氣候變遷等科學議題衝擊世界的前提下,愈發突顯顯科學作為向來被視為「真理」的價值,必須重新思索與檢視,包括科學家、公眾、媒體與科技政策等如何互動之必要性與重要性。

延續「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精神,乃至「公眾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公眾參與科學」(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ST)等思索,這場研討會徵稿的主旨,著眼於反思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之探究,包括科技風險治理、科學傳播途徑、科技政策、非制式科學學習等,係為因應當代發展與社會劇變下永續發展目標(SDGs),值得進一步探究之議題。

 

【論文徵稿】

 

  1. 與研討會子議題相關之論文:
    • 科學傳播與傳播敘事
    • 科學傳播與媒體素養
    • 科學傳播與媒體科技
    • 科學傳播的教與學
    • 科學傳播實務發展
    • 永續科學傳播
  1. 自組主題場次:歡迎學術界和實務界之個人、小組及團體,以自組主題場次方式參加。自行籌組之場次至少需包括三篇論文(可含實務作品),籌組者需說明主題,並附上各篇論文之摘要,是否邀請評論人由籌組者自行決定、邀請,並告知主辦單位。
  1. 實務作品場次:
    • 作品投稿需檢附基本資料、作品名稱及約 1,500 字創作理念說明。
    • 基本資料包括影片名稱或系列作品名稱、創作者姓名、服務單位、職銜、Email 等聯絡資訊。
    • 影片作品以 MP4 檔格式上傳,影片長度在 60 分鐘之內。
    • 其他作品以 JPEG 檔格式上傳,需為 6~30 張之系列作品。每張照片檔案長邊至少須為 2,000 像素,圖像品質設定為 HIGH/8、圖像 DPI 設定為 72 DPI,系列照片檔名請依序排列(作品名稱之1、之2、之3……)。
    • 實務作品須提供雲端下載連結,於 2022 年 10 月 16 日之前,寄至tsdeng@mail.nptu.edu.tw,下載完成後,主辦單位將以 Email 通知。
    • 投稿作品不予退回,請自行留存原稿。
  1. 新書論壇:歡迎作者分享新書資訊,請繳交新書內容摘要,並在截稿期限前,上傳 1,000 字新書簡介。
  1. 學生作品數位海報(digital poster)發表:歡迎大學部和碩士班學生投稿,通過採用之作品將於研討會官網公開展示。繳交作品時,請註明「學生作品海報投稿」,僅接受個人作品,每人至多投稿一篇海報。

 

【投稿時程與注意事項】

 

  1. 論文(全文)與實務作品投稿期限:111 年 10 月 10 日
  2. 投稿請寄 tsdeng@mail.nptu.edu.tw;信件主旨請註明「投稿 2022 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3. 每人投稿(單獨作者或第一作者)以一篇為限。
  4. 若投稿論文源自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請於論文內註明計劃名稱和編號。
  5. 主辦單位將於 111 年 10 月 10 日之前,以 Email 通知作者審查結果,敬請留意電子信箱。
  6. 論文以 WORD 檔格式上傳,依論文格式撰寫(論文格式請參考《新聞學研究》、《科學教育學刊》、《科技、醫療與社會》等),需包括論文題目、摘要、關鍵字、內文與參考書目,未依論文格式撰寫,恕不接受投稿。
  7. 論文首頁需列明作者姓名、Email、電話、就讀學校與系所或服務機構等資訊,以利主辦單位聯繫。

 

【其他事項】

 
以自組主題場次方式參加者,請自行決定、邀請,並告知主辦單位。
 

【相關下載】

 
科普研討會會議手冊與論文集

 

七、活動聯絡人

 

【世新大學】
共同課程委員會

  • 蔡姍珮秘書
  • 電話:(02) 2236-8225 轉 83002
  • 電子信箱:cgs@mail.shu.edu.tw
  • 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 17 巷 1 號,舍我樓 10 樓 S1001 室
人文社會學院

  • 楊志雅秘書
  • 電話:(02) 2236-8225 轉 83502
  • 電子信箱:chss@mail.shu.edu.tw
  • 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 17 巷 1 號,舍我樓 9 樓 S902 室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吳宜霙系助理
  • 電話:(08) 766-3800 轉 33102
  • 電子信箱:ptying@mail.nptu.edu.tw
  • 地址:900  屏東縣屏東市林森路 1 號,屏師校區科藝館 5 樓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